131748436465

2025-05-29 05:06:55 | 来源:水你买滴新闻网
小字号

131748436465

【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题图:荷塘  阿坚2023年8月2日中午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期,在广州文艺杂志社工作过的人,无论是校对、编辑还是副主编、主编,抑或会计、出纳、司机,都感觉人与人相处和谐,在单位上班心情很愉快。那时举办过各种笔会,本省和各省市作者,很多人有机会参加,与编辑们建立友谊。陈茹、陆龙威和我这三员女将,虽个人特质不同,但都真诚热情,除了与作者通信,还多次独立出省组稿,赢得作者信任,不愁拿不到好稿。那时外地作者因公或因私来广州,我们闻讯都会去看望,一起吃饭谈心。我保留的老照片里,有天津作家马林和我们的合影。马林患有心脏病,还带病为我刊改稿。一次他来广州,我请他到小家吃饭,他和我先生谈笑风生,说阿波做的家常菜很可口。几年后我从他信中得知,天津某作家儿子患癌症,朋友们纷纷捐钱资助。我当时有兼职收入,立即去邮局汇2000元请他转交。马林来信说收到捐款感动落泪,赞叹南国阿坚有侠气,真是巾帼不让须眉!马林病逝多年了,他的信和贺卡我还没舍得处理。带着情感的实物其实没占多少地方,只是若非当事人看见亦往往无感。      那年月不像如今手机普及,随时可以拍照,很多作者来过广州却没留合影。我家买了傻瓜相机,我会带上它陪客人游览。安徽作家曹征路是老三届一员,比我小几岁,当过知青参过军。我是看《萌芽》获奖名单有曹征路,而写信给他建立联系的。他调入深圳大学中文系任教后,继续推出佳作,获得广东省的奖项,来广州领奖还约我见面。我带他去烈士陵园参观,还在越秀公园古城墙老树根前合影。因为我刊用不了他的长篇,我俩联系逐渐少。2021年末他病逝后,我发文缅怀这位正直勤奋善思考的朋友。他有本小说集名为《只要你还在走》,我出版三色堇影集时,就选昂首前行的照片请他题诗:《每一天》     每一个清晨     你和都市正点出门     于是喧腾与辉煌随你起舞     呼吸也是热辣辣的风         每一个傍晚     急煎煎挤下车扑向家人     于是疲惫与焦渴让给欢乐     烛光摇曳起一片温馨        影集截图见本文末。另一幅截图是东北作家蒋巍题诗《白杨树题咏》。蒋巍的报告文学《生活本该是另一种——两位知识青年的故事》,由我和方亮做责编发本刊,获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评选二等奖,作者光荣编者同样光荣。广东省新闻出版局1993年5月19日颁发的证书,我保存至今。方亮病逝多年,蒋巍也没再联系,网上查到他创作成果丰硕,报告文学是强项。1997年调入中国作协,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为我题诗:《白杨树题咏》      穿透青春  穿透历史      白杨树从大荒高大地升起      你依恋着它  它支撑过你      你和它构建起      一部永远的悲壮      一部永远的沉思      一部已在大地上结束            还在心魂中延伸            永不再一次开始            的知青史     近日数位年过七旬的亲友都在清理照片、书籍、笔记等等,说要断舍离,生前自行清理,免得给后人添麻烦。我忙着写回忆录,未有闲暇清理这类物品。挑部分陆续公布,至少在网上留个纪念。翻看老照片、旧信件,不由感叹几十年岁月如流水,一去不复回。      随着事业发展,广州文艺一班人先后创办《中国现代画报》、《文艺与你》、《南风》、《鹰报》等报刊,编辑骨干逐渐分流。陆龙威的先生去英国深造,她1988年初携女儿赴英国陪读,1995年才重返《广州文艺》。1993年10月主编高乃炎退休,副主编岑之京任主编。原副主编陈茹调往广州市文研所,任《小艺术家》主编。副主编司徒杰分管经济,与资助《广州文艺》办刊的中达公司联系。我则任副主编协助主编抓刊物,两人合作默契,虽然人手减至历史上最少的数目,但刊物正常出版,发行量在全国文学期刊中依然领先。      我保存着1995年第10期《广州文艺》剪报——“旋转餐厅”,这是编者、作者、读者交流的常设栏目。其中写道:最近编委会主任、中达公司肖碧文总经理在大会上说,近两年各界反映《广州文艺》越办越好,95年进步尤其显著,他甚感欣慰。恰在此时河南省新乡市女读者王纬来信,印证了肖总的评价:“第7期的《广州文艺》是我读到的最优秀的期刊。无论从小说、散文、文艺评论等各部分,还是从选材、可读性、思想性、艺术性等各方面的质量看,都难以找到最不满意的作品。我衷心感谢你们为读者奉献出的又一精品。”河北省保定市文联的阿宁来信说:“你们刊物我们这里的人看了,都说不错。他们喜欢那些小说,也喜欢那个长篇连载。能把刊物办成这样,是靠一份敬业精神的!”之京领着同事们,在文德路170号文化大楼4楼踏踏实实搞文化,而这大楼里不知有几家公司与文化有关联。我们不要国家财政拨款已几年,为节省办刊经费,顾不上安空调、装修、更新办公设备。雅俗共赏的《广州文艺》能在商潮冲击下屹立,我们吃点苦不算什么。      就在1995年盛夏某日,广州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杨苗青约我去办公室谈话。这位领导在我面前没有架子,可能因为他属于老三届,和我一样1966年高中毕业下乡,有知青情结。他1971年调入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宣传队,我1972年调入阳山县文化局,两人都曾是编剧。不过他继续创作电影、电视剧,搞文艺评论,后来担任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现在又当上市文联最大的头,而我兜兜转转没一直搞创作,至今只是普通编辑。杨苗青比我小几个月,他称我“幼坚”,我没怎么称呼他,见面笑笑便是,不想叫“杨主席”。他父亲杨子江是广东中山的抗日领导者,1949年10月‌是首任中共阳江县委书记,我父亲吴有恒时任粤中地委书记,两人是老战友。我想,这也是杨苗青对我多几分亲切的缘故。     他和我寒暄两句就入正题,说市文联党组批准岑之京调往广州出版社,《广州文艺》必须要有新主编。“幼坚,你来担任主编怎么样?”我原已风闻之京将调离,但没料到领导会考虑让我坐正,立即表态:“不,我不适合当主编!”杨苗青问:“为什么?”我一口气列举三大理由——     第一,我不是党员。“你不是党员吗?!你父母都是老党员呀!”“是的,我生长在革命家庭,父母和哥嫂姐姐姐夫几个妹妹等等,都是党员,而我没有申请入党。”“为什么你不申请呢?”“我这人个性突出,有些想法未必符合多数,又不轻易放弃。如果我是群众,工作方面有不同意见,就遵守下级服从上级原则;但如果我是党员,过组织生活时领导与我是同志,彼此平等,畅所欲言,恐怕要引起争议……”我稍顿一下,半开玩笑说:“只怕我入党不久,组织就要对我劝退了。”领导说:“没规定主编一定要共产党员。”我说:“报纸杂志都是党的宣传阵地,还是让党员牵头把政治关稳当。”     第二,我没有大学文凭,只是高中毕业。文学杂志联系各地作者,不看对方有什么文凭,但要求来稿达到一定水准。本人学历不高,发表作品不多,文学知识不够扎实,做副主编可以当好配角,举旗担纲就难以胜任。没有理论,少有实践,谈文学说不出个道道,作者们会不服气。还是找受过高等教育,有过硬文凭的人做主编好!     第三,我是个女的。“女的怎么啦?女的就不能当主编吗?”顺着领导问话,我答道:“我是个女的,48岁了,再过七年55岁就退休。《广州文艺》一班人探索出丰富的办刊经验,联系着各地大批作者,这本‘雅俗共赏’的月刊走向市场,已拥有广泛的读者基础,我配合新主编干上七年,应可安心放手。”     杨苗青听我一番话后,可能觉得不无道理,没再劝说我做主编。他说,广州是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省城,《广州文艺》是市文联主办的文学月刊,理应成为广州的亮丽名片。他叮嘱我与将要到任的新主编团结合作,继续办好《广州文艺》。我点头说,那是当然的。     8月初,之京告诉我,杨苗青说起与我交谈的情况,感慨道:“幼坚这个人很率真!”之京很快就要去广州出版社上班,剩下我准备与新主编拍档办杂志。我说,16年前我调入《广州文艺》做校对时你是编辑,之后我们共同进步。可惜在杂志面临困境时,你却要离开。他说,《广州文艺》的现状已引起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关注,有可能恢复国家财政拨款,帮助刊物生存发展。那篇“旋转餐厅”记录着岑主编的话:“你我长期共事相知甚深,近两年你对我的深切理解和全力支持更令我难忘。没有谁比我更清楚你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成为1994年度工作评议中全社唯一的‘优秀’,挑大梁的女将。在领导班子中,你是十分熟悉情况的一个,相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说,希望新主编尽快被同事和广大作者、读者所熟悉;希望我与他也能成为像你我这样的“最佳拍档”。我送了一本《吴有恒作品选萃》给之京留念,扉页题上父亲的诗句:“梅花为骨玉为魂”,那是我的座右铭,愿以此与老同事共勉。之京见我情绪低沉,勉励道:“想哭就哭,要笑便笑,认真做事,坦荡为人,这就是你。相信多少年后,人们在办公室、会议厅、歌舞场、旅游区……依然会看到你的微笑,并发出这样的慨叹:她还是那个坚。”我问:“你怎么评价我俩共事16年?”他答:“执到(粤语:捡到宝,引申为得到珍贵的东西)。”【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大约1993年夏《广州文艺》同事参观美编李锐文山水画展。左起:岑之京、陈茹、李锐文、高乃炎、张惠明、吴幼坚、司徒杰、王璞。【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天津作家马林到广州,编辑们与他相聚。左起:梁荣、马林、吴幼坚、陈茹、陆龙威。【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1993年广州市文联主席杨苗青(黑衣执笔准备签名者)等嘉宾出席《广州文艺》刊庆20周年纪念活动。【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时间久远阿坚我想不起这是何年何地与哪些朋友的合影,发上网络希望被参与者看到认出并告诉我,谢谢!【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那时消瘦的阿坚在越秀公园镇海楼旁古城墙留影,觉得老树盘根错节仿若浮雕很有沧桑感。【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安徽作家曹征路来广州,阿坚特地带他来看越秀公园古城墙树根。【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回忆录】不做主编的三个理由(137)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