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18年高职单招生物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多样性从根本上取决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B.高温破坏了肽键,从而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C.蛋白质合成过程需要三种RNA的参与
D.有些蛋白质只能使用一次,有些蛋白质可重复使用
2.如图是某种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属于高等植物细胞
B.a和b中都含有叶绿素等色素和糖类
C.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b和c
D.该细胞中的f和动物细胞中的功能相同
3.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膜中有的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B.乙代表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的磷脂分子含有亲水头和疏水尾
C.图中b可表示CO2排出细胞的方式
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4.如图是三种因相应结构发生替换而产生的变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变异都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
B.②和③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C.②和③均可发生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D.三种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指的是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稳态是各种系统、器官及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C.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是细胞正常代谢的主要场所
D.血浆的酸碱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浆能及时将多余的酸或碱运走
6.下列关于生物实验操作、原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苏丹Ⅳ对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后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叶绿体中色素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取决于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
C.糖类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D.不能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1所示.将储藏的油菜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中脂肪含量和干重,其中干重的变化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取图1中35天时的种子处理,获取提取液均分为三份(甲、乙、丙),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乙中加入碘液,丙中加入苏丹Ⅳ染液.能发生颜色反应的是 ,产生的具体颜色变化为 .
(2)图1中三种物质的组成元素都是 ,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增加较多,但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淀粉增加较多,不同种子明显增多的物质种类不同,其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所含的基因不同,该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图2中,油菜种子从第2天到第7天干重增加,请根据萌发的环境条件判断,干重增加主要与物质中的
(填“H2O”、“CO2”或“N2”)有关,该时期内种子中的脂肪含量可能 (填“增加”或“减少”).
8.某种猫的毛色有白色、黑色、黄色、黑白色、黄白色、黑黄白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B控制黑色、基因b控制黄色,位于X染色体,二者可以共同表达,基因C控制白色,且CC抑制B、b的表达,Cc则不能完全抑制B、b的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题意可知白色猫的基因型有 种.任选两只白色猫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为 .
(2)两只黑白色猫杂交,理论上其子代雌猫的性状分离比 .
(3)表现为黑黄白色猫的基因型为 ,若对黑黄白色的猫进行测交,理论上子代中黄白色猫的比例为 ,黑白色雌猫的比例为 .
(4)有一只纯合白色雌猫和若干纯合雄猫,如何通过一次杂交判断雌猫的基因型?请设计实验方案: .
9.图1表示某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A、B、C代表激素,图2表示激素分泌与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增加的激素有 (填字母),除此之外还应该有 (激素)参与体温调节,图1中激素C是 .
(2)A、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是 .
(3)若图2中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在应对寒冷的生理调节中,靶细胞是 ,则图中酶激活的细胞代谢具体是 ;此外,机体也会通过骨骼肌的 使产热量增加.
(4)图2靶细胞表面的a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与神经调节相比,写出激素调节生理活动的两个特点: .
10.我国的水稻生产从单纯追求高产向健康、安全、优质、高产开始转轨,由于鸭子喜食稗、鸭舌草、异型莎草、陌上菜等稻田杂草,不喜欢富含硅质的水稻,极大发挥了稻田的生产、养殖及生态调控功能,因而“稻鸭共作”稻田复合种养系统正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广.如图为一稻田生态系统简易食物网,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分解者外,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
(2)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鸭与稻田害虫属于 关系.
(3)鸭所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在鸭的 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 等生命活动.
(4)稻飞虱是主要的农业害虫,有多种,繁殖快,数量大,危害重,常在水稻植株上成群分布,调查每一种稻飞虱的种群密度可用 法进行抽样,取样时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其产生的蛋白酶可以使豆腐中的蛋白质能被分解为 和 .
(2)发酵完成后,需装瓶加盐腌制,瓶子一般采用的消毒方法是 ,加盐的目的是 .腐乳制作的后期可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置而成的卤汤.卤汤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外,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 .
(3)封瓶的时候,需要把瓶口在酒精灯火焰上过一下,原因是 .
(4)含水量高的豆腐不适合用来做腐乳,原因是 .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图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A过程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的“小鼠细胞”是 细胞.B过程是细胞融合,该过程常用 、聚乙二醇或电激等诱导.
(2)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 .
(3)在动物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 等天然成分;气体环境主要是提供细胞所需的O2和CO2,其中 O2用于细胞有氧呼吸,CO2的作用是 .
(4)与传统的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 、 、 等优点.
湖南2018年高职单招生物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多样性从根本上取决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B.高温破坏了肽键,从而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C.蛋白质合成过程需要三种RNA的参与
D.有些蛋白质只能使用一次,有些蛋白质可重复使用
【考点】18: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
2、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3、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
【解答】解:A、蛋白质的多样性从根本上取决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A正确;
B、高温只是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肽键并没有断裂,B错误;
C、蛋白质合成过程需要三种RNA的参与,即mRNA作为模板、tRNA作为氨基酸的运输工具、rRNA作为蛋白质的合成场所,C正确;
D、有些蛋白质只能使用一次,如抗体、蛋白质类激素,有些蛋白质可重复使用,比如酶,D正确.
故选:B.
2.如图是某种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属于高等植物细胞
B.a和b中都含有叶绿素等色素和糖类
C.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b和c
D.该细胞中的f和动物细胞中的功能相同
【考点】2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a表示液泡,b表示叶绿体,c表示线粒体,d表示内质网,e表示核糖体,f表示高尔基体,g表示中心体,h表示溶酶体.
【解答】解:A、图中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和中心体,因此该细胞表示低等植物细胞,A错误;
B、a表示液泡,其中含有色素,但不含叶绿素,B错误;
C、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b叶绿体和c线粒体,C正确;
D、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的功能不同,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D错误.
故选:C.
3.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膜中有的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B.乙代表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的磷脂分子含有亲水头和疏水尾
C.图中b可表示CO2排出细胞的方式
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考点】3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题图表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其中甲是蛋白质分子,乙是磷脂双分子层,丙是糖蛋白;a、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物质,b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物质,c、d是通过协助扩散吸收物质,e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物质.
【解答】解:A、细胞膜中有的膜蛋白是载体蛋白,对于细胞的物质运输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乙是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B正确;
C、b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物质,C错误;
D、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C.
4.如图是三种因相应结构发生替换而产生的变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变异都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
B.②和③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C.②和③均可发生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D.三种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考点】92:基因突变的特征;9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9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表示基因突变;②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③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答】解:A、三种变异不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A错误;
B、②表示基因重组,③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②表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③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发生于有丝分裂过程中,C错误;
D、三种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故选:D.
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指的是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稳态是各种系统、器官及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C.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是细胞正常代谢的主要场所
D.血浆的酸碱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浆能及时将多余的酸或碱运走
【考点】E1: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得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除了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外,还包括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
B、内环境稳态是各种器官、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
C、细胞正常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不可或缺的条件,C错误;
D、血浆的酸碱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浆中含有能条件酸碱平衡的缓冲对物质,D错误.
故选:B.
6.下列关于生物实验操作、原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苏丹Ⅳ对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后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叶绿体中色素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取决于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
C.糖类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D.不能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考点】1K:检测还原糖的实验;1P:检测脂肪的实验;3A: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3I: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5)DNA加入二苯胺试剂后水浴加热,可观察到溶液变蓝色.
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使用苏丹Ⅳ对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后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A正确;
B、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B正确;
C、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是还原糖,如蔗糖、淀粉均不是还原糖,C错误;
D、由于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1所示.将储藏的油菜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中脂肪含量和干重,其中干重的变化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取图1中35天时的种子处理,获取提取液均分为三份(甲、乙、丙),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乙中加入碘液,丙中加入苏丹Ⅳ染液.能发生颜色反应的是 甲和丙 ,产生的具体颜色变化为 甲产生砖红色沉淀,丙显红色 .
(2)图1中三种物质的组成元素都是 C、H、0 ,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增加较多,但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淀粉增加较多,不同种子明显增多的物质种类不同,其直接原因是 种子中含有的相关酶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根本原因是所含的基因不同,该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图2中,油菜种子从第2天到第7天干重增加,请根据萌发的环境条件判断,干重增加主要与物质中的
H20 (填“H2O”、“CO2”或“N2”)有关,该时期内种子中的脂肪含量可能 减少 (填“增加”或“减少”).
【考点】1I: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1N: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2、基因对性状控制的两种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②基因通知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解答】解:(1)据题图1可知,35天时油菜种子中含有脂肪和可溶性糖,但淀粉已经消失,所以乙中鉴定淀粉的实验组中没有颜色变化.甲中加入斐林试剂,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丙中加入苏丹Ⅳ染液,与脂肪发生红色反应.
(2)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0三种.不同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含量明显增加的物质种类不同,是由于物质合成过程中需要的酶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而酶是在基因控制下合成的,所以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不同,这也体现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之一: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培养条件为黑暗环境,说明幼苗不能吸收C02用于光合作用,种子又不能直接吸收N2,所以干重的增加只能与H20有关.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呼吸强度明显增强,而细胞呼吸的主要底物是糖类,但油料种子中糖类含量很少,所以只能由脂肪转化而来,所以脂肪的含量会减少.
故答案为:
(1)甲和丙 甲产生砖红色沉淀,丙显红色
(2)C、H、0 种子中含有的相关酶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3)H20 减少
8.某种猫的毛色有白色、黑色、黄色、黑白色、黄白色、黑黄白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B控制黑色、基因b控制黄色,位于X染色体,二者可以共同表达,基因C控制白色,且CC抑制B、b的表达,Cc则不能完全抑制B、b的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题意可知白色猫的基因型有 5 种.任选两只白色猫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为 白色 .
(2)两只黑白色猫杂交,理论上其子代雌猫的性状分离比 1:2:1 .
(3)表现为黑黄白色猫的基因型为 CcXBXb ,若对黑黄白色的猫进行测交,理论上子代中黄白色猫的比例为 ,黑白色雌猫的比例为 0 .
(4)有一只纯合白色雌猫和若干纯合雄猫,如何通过一次杂交判断雌猫的基因型?请设计实验方案: 让该猫与基因型为ccXbY的黄色雄猫进行交配,观察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关系 .
【考点】87: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由题意知,控制毛色的基因型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黑色猫的基因型是ccXBXB、ccXBY,黑黄色基因型是ccXBXb、黄色基因型是ccXbXb、ccXbY,黑白色的基因型是CcXBXB、CcXBY,黑白黄色的基因型是CcXBXb,黄白色基因型是CcXbXb、CcXbY,白色基因型是CCXBXB、CCXBXb、CCXBY、CCXbXb、CCXbY.
【解答】解:(1)由题意知,白色猫的基因型是CCXBXB、CCXBXb、CCXBY、CCXbXb、CCXbY,共有5种;任选两种白色猫杂交,子代都表现为白色.
(2)两只黑白色猫的基因型是CcXBXB、CcXBY,由于Cc×Cc→CC:Cc:cc=1:2:1,杂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比例是1:2:1,.
(3)由分析可知,表现为黑黄白色猫的基因型为CcXBXb,与ccXbY进行测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CcXBXb:CcXBY:CcXbXb:CcXbY:ccXBXb:ccXBY:ccXbXb:ccXbY=1:1:1:1:1:1:1:1,其中黄白色猫的比例为CcXbXb+CcXbY=,黑白色雌猫的基因型是CcXBXB.,比例是0.
(4)纯合白色雌猫可能的基因型是CCXBXB、CCXbXb,让该猫与基因型为ccXbY的黄色雄猫进行交配,如果后代都是黄白色猫,则基因型是CCXbXb,如果后代雌猫是黑黄白猫、雄性是黑白猫,则基因型是CCXBXB.
故答案为:
(1)5 白色
(2)1:2:1
(3)CcXBXb 0
(4)让该猫与基因型为ccXbY的黄色雄猫进行交配,观察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关系
9.图1表示某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A、B、C代表激素,图2表示激素分泌与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增加的激素有 A、B、C (填字母),除此之外还应该有 肾上腺素 (激素)参与体温调节,图1中激素C是 促甲状腺激素 .
(2)A、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是 促进、抑制 .
(3)若图2中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在应对寒冷的生理调节中,靶细胞是 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则图中酶激活的细胞代谢具体是 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此外,机体也会通过骨骼肌的 骨骼肌战栗 使产热量增加.
(4)图2靶细胞表面的a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糖蛋白 .与神经调节相比,写出激素调节生理活动的两个特点: 反应速度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比较广 .
【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甲状腺激素,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D表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图2表示激素调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后,随着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靶细胞,调节靶细胞的代谢.
【解答】解:(1)据图甲可知: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A增多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C,C又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的B增多.除此之外还应该有肾上腺激素参与体温调节,图l中激素C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2)据图分析,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因此A、B对垂体的作用分别为促进、抑制.
(3)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其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组织细胞,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使产热增加,此外,机体也会通过立毛肌收缩和骨骼肌战栗,使产热量增加.
(4)图2靶细胞表面的a物质是激素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与神经调节相比,写出激素调节生理活动的两个特点:反应速度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比较广.
故答案为:
(1)A、B、C 肾上腺素 促甲状腺激素
(2)促进 抑制
(3)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骨骼肌战栗
(4)糖蛋白 反应速度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比较广
10.我国的水稻生产从单纯追求高产向健康、安全、优质、高产开始转轨,由于鸭子喜食稗、鸭舌草、异型莎草、陌上菜等稻田杂草,不喜欢富含硅质的水稻,极大发挥了稻田的生产、养殖及生态调控功能,因而“稻鸭共作”稻田复合种养系统正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广.如图为一稻田生态系统简易食物网,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分解者外,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2)图中共有 7 条食物链,鸭与稻田害虫属于 捕食和竞争 关系.
(3)鸭所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在鸭的 呼吸作用 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 生长发育繁殖 等生命活动.
(4)稻飞虱是主要的农业害虫,有多种,繁殖快,数量大,危害重,常在水稻植株上成群分布,调查每一种稻飞虱的种群密度可用 样方 法进行抽样,取样时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随机取样 .
【考点】G3: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水稻、杂草属于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即水稻→田螺→鸭、水稻→稻田害虫→鸭、水稻→稻田害虫→蜘蛛、稻田杂草→田螺→鸭、稻田杂草→鸭、稻田杂草→稻田害虫→鸭、稻田杂草→稻田害虫→蜘蛛.
【解答】解:(1)图中为食物网结构,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鸭与稻田害虫都以稻田杂草为食,有竞争关系,鸭还可以以稻田害虫为食,它们又有捕食关系,因此鸭与稻田害虫属于竞争与捕食关系.
(3)鸭所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在鸭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4)稻田飞虱属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调查其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
故答案为: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7 捕食和竞争
(3)呼吸作用 生长发育繁殖
(4)样方 随机取样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毛霉 ,其产生的蛋白酶可以使豆腐中的蛋白质能被分解为 肽 和 氨基酸 .
(2)发酵完成后,需装瓶加盐腌制,瓶子一般采用的消毒方法是 煮沸消毒法 ,加盐的目的是 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腐乳制作的后期可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置而成的卤汤.卤汤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外,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 风味 .
(3)封瓶的时候,需要把瓶口在酒精灯火焰上过一下,原因是 防止瓶口被微生物污染 .
(4)含水量高的豆腐不适合用来做腐乳,原因是 含水量太高的豆腐在制作过程,容易破碎,不易成形 .
【考点】K7: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分析】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约48h后,毛霉开始生长,3d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研制的时间约为8d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加卤汤装瓶: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
4、密封腌制.
【解答】解:(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制作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肽和氨基酸;其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发酵完成后,需装瓶加盐腌制,瓶子一般采用的消毒方法是煮沸消毒法,加盐的目的是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卤汤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外,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
(3)封瓶的时候,需要把瓶口在酒精灯火焰上过一下,进行灼烧灭菌,原因是防止瓶口被微生物污染.
(4)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毛霉为异养需氧型真菌,若含水量过高,在制作过程,容易破碎,不易成形;若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毛霉的代谢也离不开水.
故答案为:
(1)毛霉 肽 氨基酸
(2)煮沸消毒法 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风味
(3)防止瓶口被微生物污染
(4)含水量太高的豆腐在制作过程,容易破碎,不易成形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图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A过程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的“小鼠细胞”是 B淋巴 细胞.B过程是细胞融合,该过程常用 灭活的病毒 、聚乙二醇或电激等诱导.
(2)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 接触抑制 .
(3)在动物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气体环境主要是提供细胞所需的O2和CO2,其中 O2用于细胞有氧呼吸,CO2的作用是 维持培养液pH .
(4)与传统的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等优点.
【考点】RH: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分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
2、据图分析,A表示提取B淋巴细胞,B表示动物细胞融合,X是杂交瘤细胞,其特点是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定的抗体.
【解答】解:(1)图中A过程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的“小鼠细胞”是B淋巴细胞.B过程是细胞融合,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灭活的病毒、聚乙二醇或电激等诱导.
(2)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3)在动物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气体环境主要是提供细胞所需的O2和CO2,其中 O2用于细胞有氧呼吸,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pH.
(4)与传统的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等优点.
故答案为:
(1)B淋巴 灭活的病毒
(2)接触抑制
(3)血清、血浆 维持培养液pH
(4)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可大量制备
符合我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并已参加高考报名的人员。对于符合报名条件尚未参加高考报名、且有意愿报考高职单招的人员...
阅读14335次 /2023年10月11日湖南2024年高考报名将于2023年10月23日至31日进行...
阅读14296次 /2023年10月11日职业技能测试是根据考试院提前招生考试要求,结合提前招生政策,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之一,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素养、职...
阅读14179次 /2023年10月11日毕业时间快,文凭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高,直接注册入学,可入学信网,...
阅读14081次 /2023年10月11日职业技能测试也叫职业适应性测试,是以普通高中学生基本素质为基础,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专业)选拔、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
阅读14001次 /2023年10月11日湖南单招网,单独招生考试升学平台
版权 © 湖南单招网 湘ICP备19007932号-2